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61篇
  免费   11170篇
  国内免费   3024篇
耳鼻咽喉   885篇
儿科学   1239篇
妇产科学   1029篇
基础医学   11902篇
口腔科学   3725篇
临床医学   10950篇
内科学   10528篇
皮肤病学   1326篇
神经病学   6615篇
特种医学   3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516篇
综合类   1526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7910篇
眼科学   1226篇
药学   14257篇
  114篇
中国医学   5763篇
肿瘤学   4730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1850篇
  2022年   2787篇
  2021年   4807篇
  2020年   4969篇
  2019年   4420篇
  2018年   4046篇
  2017年   4303篇
  2016年   4283篇
  2015年   4214篇
  2014年   7350篇
  2013年   8023篇
  2012年   7072篇
  2011年   7436篇
  2010年   5574篇
  2009年   5189篇
  2008年   4960篇
  2007年   4964篇
  2006年   4217篇
  2005年   3699篇
  2004年   3076篇
  2003年   2803篇
  2002年   2195篇
  2001年   2069篇
  2000年   1606篇
  1999年   1361篇
  1998年   1198篇
  1997年   1050篇
  1996年   928篇
  1995年   940篇
  1994年   896篇
  1993年   711篇
  1992年   655篇
  1991年   561篇
  1990年   484篇
  1989年   495篇
  1988年   424篇
  1987年   370篇
  1986年   287篇
  1985年   379篇
  1984年   301篇
  1983年   176篇
  1982年   203篇
  1981年   155篇
  1980年   157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77篇
  1977年   51篇
  1976年   74篇
  1974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47份不同来源、不同表型正品细辛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评价正品细辛样品的质量,揭示有效成分形成与遗传和地域的关系,为细辛优良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冷凝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乙醇热浸法提取醇溶性浸出物,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含量、气质联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组间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7份细辛样品挥发油量0.81%~3.32%。有5份样品挥发油量超过3.0%。醇溶性浸出物量为9.87%~29.40%,含量超过20%的样品占总数的63.8%。细辛脂素质量分数为0.118%~0.424%,有26份样品细辛脂素质量分数超过0.25%;47份细辛挥发油可分离出的化合物种类48~77种,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基于有效成分的聚类分析将不同来源地、不同表型的细辛分为10类,聚类方式基本是按照来源地为基础进行聚类,同一来源地的汉城细辛和北细辛聚在一类中。结论在同一栽培环境和条件下,不同来源地、不同植物学表型的样品个体间有效成分含量间存在差异,新品种选育时可依照植物表型选择优良育种材料。大部分样品聚类与来源地域有关而与植物表型以及植物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83.
84.
Lionfish is an invasive and predatory species with low local consumption due to a lack of culinary knowledge of its preparation. A new way to prepare lionfish 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variety and provide added valu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igh power ultrasound application on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measured by the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sensory attributes, and shape preference of surimi patties (rounded and square) made from lionfish. Patties were prepared using lionfish surimi processed with ultrasound (37 kHz; 150 W), sodium citrate (0.3%), sucrose (1%), and salt (2%). Ultrasound exposure increased the hardness of the patties by 35.1%, decreased cohesiveness by 89.7%, and decreased the chewiness by 49.1%. Results show that high power ultrasound showed potential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y to create surimi as a base for patties with sensory and textural appropriateness, increasing the potential culinary applications of lionfish.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以灰毡毛忍冬为材料,克隆对-香豆酸3-羟化酶(LmC3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合绿原酸含量,研究推测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ACE技术克隆LmC3H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HPLC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LmC3H1的相对表达量及绿原酸含量。结果:克隆得LmC3H1(Gen Bank:MN177695)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式为C_(2618)H_(4134)N_(718)O_(727)S_(22),相对分子质量为58 005.32,等电点8.92,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具有跨膜区域LLLIPAVLFLISLVYPLI,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CYTOCHROME_P450(422-433 a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mC3H1在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花发育阶段,白色花蕾期相对表达量最高,花蕾初期及白色开花期次之;白色花蕾期花与茎、叶比,花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的最低;HPLC结果显示,从绿白色花蕾期到金黄色开花期绿原酸含量呈上升趋势,金黄色开花期含量最高,不同器官中,花中绿原酸最高,茎最低。结论:克隆得到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推测LmC3H1可能参与灰毡毛忍冬花绿原酸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和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遗传改良灰毡毛忍冬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18个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和psbA-trnH序列,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基原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试剂盒法提取新塔花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ITS2和psbA-trnH间隔区序列,双向测序,拼接,基于Kimura两参数模型(K2P)构建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ITS2和psbA-trnH序列均有种内差异。ITS2序列长度平均为236 bp,检测有9个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 022,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聚为两支,XTH3,XTH6,XTH9等10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4,XTH5,XTH10等8个地理居群聚为另一支。除XTH6的psbAtrnH序列存在6 bp缺失外,其他地理居群的psbA-trnH序列长度均为355 bp,检测有4个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 023,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聚为两支,XTH1,XTH3,XTH4等12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14,XTH17,XTH18聚为另一支。基于ITS2+psbA-trnH组合序列的系统发育(NJ)树显示,不同地理居群的新塔花可分为两支,XTH11,XTH12,XTH16等12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14,XTH17,XTH18聚为另一支。结论:不同地理居群的新塔花地理位置接近或相似,相对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说明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及UniProt数据库查询优化新生脉散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HF相关靶点,通过OmicShare网站分析并结合Cytoscape-v3.6.0软件构建优化新生脉散方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类药性(DL)、口服吸收利用度(OB)、参数评分(Scorecutoff)筛选出与CHF相关的潜在化合物85种及靶点89个,其中,化合物有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等,靶点包括SCN5A、ADRB2、NOS2等。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GO条目共497个,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及缺氧、炎症反应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得到139条,主要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的潜在复杂机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及生存分析。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年至2015年共439例食管鳞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食管鳞癌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变量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肺转移、骨+肺转移、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好;骨转移、脑转移、骨+脑转移、骨+脑+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手术情况、多器官转移情况与食管鳞癌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情况与多器官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鳞癌远处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伴远处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但年龄在60~69岁区间、接受手术治疗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仅单器官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中,骨转移、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合并多器官转移的患者中,骨+脑转移、骨+脑+肝+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